今年2021年

我已經離開護理有三四年,

想當初升大學的時候,

我有三個選擇,第一是餐飲、第二是商業設計相關、第三護理,

我對自己的家庭,希望自己可以是一個有家庭責任的小孩,

對自己本性來說相隔很多,因為從小我就是一個喜歡做什麼都不太理別人看法的人,

也許是因為看見母親工作的辛苦,直到漸漸長大到國中,

開始懂了很多事情,

所以我選擇最後一個選擇,

不讓自己家庭擔心的專業。

 

畢業我選擇了手術室,跟護理其實脫離了很多,

因為不怕血跟內臟,又不用長時間接觸病人,

自從2016年6月到2016到2018年到手術室工作,

最後的嘗試還是覺得自己不合適,做到能掌控手術室之後,

認識的朋友邀約去澳洲打工度假。

 

去澳洲開始思考回國後的未來,

回國開始從事跟護理不相關的工作,

如果不願意低頭面對薪水的事實,

很難離開護理這個環境,

我想起有文章提過有些老闆都是從基層做起,

所以不要排斥低層這些工作,

要跳高之前必須蹲低。


 

在澳洲體驗國外生活後的我,

知道以前的我是為了生活而工作,

開始學習生活的意義,

學習英文、粵語,體驗不一樣的人生,

很多人都說在台灣還是要面對現實,

但我發現不是現實的問題,

是想不想再回到從前的生活,

台灣的工作環境一直都是不變的定律,

只有自己的心境改變,是真正重要的關鍵。

 

所以開始去做一些工作,

我想嘗試想知道的工作,

其實我一直都好奇蓋房子的模式,

因緣際會去學習做仿親水膜,

室外比室內難很多,再加上怕高的我,

剛開始做起來特別困難,到後來我開始仿親水膜的樣貌,

看到不同師傅在做的木工跟土水、磁磚那些,

雖然這些工作特別勞力、危險,

也不難理解他們有壞習慣抽菸那些,

覺得他們都是在完成自己的作品,

大部分都是男性,所以有時候覺得不方便,尤其是廁所,

因為公司種種人的原因,所以選擇離職。

 

作業員、照顧看護一直都是我從小覺得自己不會想去做的工作,

去了澳洲很多工廠工作都是作業員,除非英文好一點可以做不同的工作,

我開始做工廠作業員,

體驗到外國人的生活周休假日跟連續假期,可以為了旅遊請假一個月,

上司都會接受,這是我在台灣從沒有的事情,很多工作都是排班制,除了做行政跟公部門,

才有的連休假期。

在台灣我變得一點都不覺得是什麼卑微的工作,反而成為能花時間去學習自己想做的事情,

學習英文對話、認識更多朋友、放開自我界線。

 

同時,學習經營自己臉書網站、寫文章,思考未來想做的工作,

不再以社會觀念為主,從不同工作中吸收不同的養分,

離開護理的開始,好像放下心中的重擔,

慢慢走出自己的路。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eddy 的頭像
    Teddy

    ∥大海分享的力量∥護理師轉職、長期照護老人、腎臟貓咪照顧

    Ted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